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你好,我是林驥。2021 年 8 月 11 日,我制定了一個未來 5 年要聽 3000 本書的目標。截止到 2022 年 12 月 25 日,我已經聽完了 1018 本書,目標完成率 33.9%,時間進度 27.5%,目標完成率超過時間進度 6.4 個百分點。在這 1018 本書中,我推薦下面這 10 本。1.《自律力》你是否想要早睡早起,但是卻經常晚睡?你是否想要健康飲食,但是卻管不住嘴?你是否想要運動健身,但是卻邁不開腿?自律的關鍵,在于是否真的能付諸行動?!蹲月闪Α愤@本書教我們如何做到自律。2.《深度工作》一個人是否熱愛做一件事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是否擅長這件事。如果一個人做著自己并不擅長的事情,又得不到外界的肯定,就會形成雙重負反饋,從而認為自己不適合做這件事情。深度工作可以讓人進入一種「心流」的狀態(tài),達到「忘我」的境界。我在用記錄時間的過程中,會評估自己工作的深度。如果我發(fā)現(xiàn)一段時間的工作深度不夠,我就會進行反思,然后想辦法進行改善。3.《知道做到》為什么知道了卻做不到?《知道做到》這本書總結了三大原因,并三個步驟來破解,教我們把學到的東西落實到行動中,實現(xiàn)知行合一。三大原因:信息超載、消極過濾、缺少跟進。三個步驟:精要主義、綠燈思維、持續(xù)跟進。三個階段:改變認知、改變態(tài)度、改變行為。從知道到做到,一個關鍵步驟是間隔性重復,這是一個精簡的系統(tǒng),背后也有一整套支持的方法。4.《卡片筆記寫作法》這本書介紹了德國著名社會學家尼古拉斯·盧曼的卡片筆記寫作法,教我們如何通過卡片高效收集、整理以及內化信息,并且從中產生高質量的洞見。這套方法實際上在教我們如何搭建一個大腦的支持系統(tǒng),讓我們更高效地實現(xiàn)輸入到輸出,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寫各類文章、工作報告、研究論文,還可以幫助我們整合海量信息,不斷產生新想法。在聽這本書之前,我看過《卡片筆記寫作法》這本書,還寫了一篇讀書筆記與思考的文章:如何用卡片筆記提升寫作的能力?想法可能轉瞬即逝,但卡片筆記可以永久保存,經過日積月累,還能隨時搜索出來重復使用。有些看似無關的想法,可能突然產生相關的鏈接,孕育出意想不到的奇妙創(chuàng)意,產生復利的效果。5.《學習場景的革命》如何才能學得又好又快?之前我寫過不少相關的文章,比如:高效學習的六個方法高效學習的 36 種思維如何高效學習?《學習場景的革命》這本書的作者認為,學習發(fā)生于場景之中,包括從一個人剛接觸新知識,到跟人交流討論,再到通過自己的思考,慢慢地理解掌握,然后實踐應用,這幾個環(huán)節(jié)對應著四種學習場景:篝火、水源、洞穴和生活。篝火是原始人講故事的地方,對應到我們現(xiàn)代社會的學校中,其實也就代表了學生們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的場景。水源代表了同伴之間一路上互相交流和討論的場景。在原始時代,萬事萬物都離不開水,找到水源是大家共同的最高任務。這就相當于,我們一旦有了共同要解決的問題,那每個人都得為這事出謀劃策,相互協(xié)作。洞穴是一個原始人躺在洞里,閉上眼睛,根據得來的線索,思考明天到底要去哪兒打獵找吃的呢。洞穴代表自己進行獨立學習和反思的學習場景,對知識的消化吸收、理解掌握通常都發(fā)生在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生活就是要把學到的東西付諸實踐,才能真正長本事。懂得再多,不如自己真的去試試。從理論到實踐,其實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就像踢球一樣,只有調動自己的手感、腳感、方位感,而不僅僅是大腦,你才會對一件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更加透徹。學習最重要的是實踐,做到知行合一,還需要學會獨立思考和反思,把知識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。6.《精進》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?《精進》的作者采銅老師認為,一個很厲害的人,有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、經歷、方法論和大局意識,并從 7 個角度來探討了這個話題。(1)怎么對待時間(2)怎么做出選擇(3)怎么采取行動(4)怎么高效學習(5)怎么磨煉思維(6)怎么努力專注(7)怎么對待成功采銅老師后來又寫了 2 本相關的書,我把《精進 2》的方法應用到數據分析領域,寫了一篇相關的文章:4 種視角,看數據分析的精進之道。在《精進 3》中,采銅老師介紹了在「適者生存」的社會,通過理解環(huán)境和適應環(huán)境,找到潛在生態(tài)位,并用實際行動,去滿足他人的需求,放大自己的價值。7.《像經營企業(yè)一樣經營自己》像經營企業(yè)一樣,按照「目標——計劃——執(zhí)行」的步驟,制定未來發(fā)展的規(guī)劃,想象自己未來能提供什么樣的核心價值?形成 PDCA 的循環(huán)。當你看到目標與實際之間的差距,明確自己的時間分配,知道每天該做什么,每天復盤總結回顧當天最重要的事有沒有完成,經過日積月累,就能不斷朝著目標的方向靠近。8.《納瓦爾寶典》如何獲得財富與幸福?我用數據分析思維解讀了這本書,歸納總結了獲得財富與幸福一些方法。積累財富,不是靠省吃儉用,而是靠提高收益;不是靠「小聰明」,而是靠「大智慧」;不是靠好運氣,而是靠判斷力。獲得幸福,不是憂慮未來,而是活在當下;不是嫉妒他人,而是關愛自己;不是來自外在物質的滿足,而是來自我們自己的選擇。9.《影響力》2019 年,我看完這本書,結合當時 5G 商用的消息,寫了一篇文章:5G 時代,有什么捷徑?在信息爆炸的時代,我們可以應用《影響力》的武器,避免陷入「分析癱瘓」的狀態(tài)。10.《習慣的力量》科學家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習慣的形成包括 3 個要素:(1)暗示:就像老鼠進入迷宮,暗示能讓大腦開啟自動駕駛模式。(2)慣常行為:就是找到一套自動駕駛的路線。(3)獎賞:就像是老鼠找到了迷宮里的巧克力,獎賞會讓大腦把路線存在基底核里,以便將來還能用得到。最后的話我目前的學習策略,是泛聽與精讀相結合,廣泛聽取各類書籍的精華解讀,選擇部分對自己有用的書籍來進行精讀,然后學以致用、知行合一。對于真正重要的書籍,我會選擇間隔性重復閱讀,花時間持續(xù)地專注在重要的知識上,重復深入地理解知識背后的道理?;〞r間重復學習已經知道的知識,這看起來是浪費時間,實際上卻是節(jié)約時間,因為如果不能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,就反而是浪費時間。如果花一倍的時間用來學習,就要花十倍的時間用來實踐。打破舊觀念,放棄舊包袱,接納新理念,開啟新視角。制定好一個目標之后,需要持續(xù)進行跟蹤,并定期進行復盤總結,這樣有助于達成目標。如果沒有跟進,最終沒能實現(xiàn)目標,就會簡單歸因為自己毅力不夠、行動力不夠等,反而會打擊自信。如果一直都在跟進,即使沒能實現(xiàn)當初設定的目標,也能清楚地知道真正的問題出在哪里,在執(zhí)行的過程中,繼續(xù)保持過去做得好的地方,改進做得不好的地方,面向未來,及時做出調整。為了把理念包裝成一個工具,從而更好地去應用和踐行學到的理念,我在數據賦能系統(tǒng)中持續(xù)跟進目標的完成情況,幫助我完成了很多原來難以企及的目標。推薦文章:數據分析學習指南V3.0
關注林驥公眾號,更多干貨早知道。
關鍵詞:
數據分析
知行合一
日積月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