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不小盈利卻難 開開關關”好熱鬧 生鮮電商步入“洗牌時刻”
這一邊,呆蘿卜千余門店歇業(yè),妙生活關閉上海所有門店;另一邊,蘇寧小店增添蔬菜柜臺,盒馬開出菜市
市場不小盈利卻難,生鮮電商步入“洗牌時刻”
散裝農產品是盒馬菜市中新增的產品類型。 均 任翀 攝
記者 任翀
最近一段時間,生鮮電商市場“開開關關”好熱鬧。
11月底,誕生于安徽的生鮮電商“呆蘿卜”因資金鏈斷裂、拖欠供應商貨款,陷入關店風波,位于合肥、南京、蕪湖、馬鞍山等多座城市的千余家門店歇業(yè)。直到前天,“呆蘿卜”表示,將在安徽開業(yè)100家門店重新起步。
幾乎在同一時間,生鮮電商“妙生活”關閉在上海的所有門店。另一家在上海運營的、主打凈菜的生鮮電商“我廚”也被發(fā)現(xiàn)處在岌岌可危的狀態(tài):官網和APP上供應的產品種類大幅縮減,截至記者發(fā)稿,僅剩71種,而且以長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為主,生鮮產品所剩無幾;官方留下的聯(lián)系電話和客服專線或是暫停服務,或是無人應答。
可是,生鮮電商依舊不乏新加入者。12月6日,上海蘇寧宣布開啟菜場業(yè)務,社區(qū)里的“蘇寧小店”增添蔬菜柜臺,提供“今天訂,明天取”服務;再早些時候,“盒馬”率先在上海開出“盒馬菜市”,新增散裝蔬菜、禽肉等農產品。“叮咚買菜”“每日優(yōu)鮮”“美團買菜”“食行生鮮”等主打“線上買菜”的生鮮電商也紛紛增加布店數(shù)量和推廣力度。據(jù)上海市商務委統(tǒng)計,這類生鮮電商已成為上海智慧菜場的重要組成部分,整體交易額穩(wěn)步增長。
一邊是歇業(yè)和縮減,另一邊是開門大吉,生鮮電商來到了“十字路口”?
“今天訂,明天取”,蘇寧小店專設自提區(qū)。
“高頻剛需”市場仍有較大潛力
生鮮電商“高頻剛需”的特點有延伸價值,在流量越發(fā)稀缺的今天,平臺如果能通過生鮮產品獲得流量,就意味著獲得了銷售其他高附加值產品的機會。
白領徐女士曾是我廚的忠實用戶,“我不擅長廚藝,今年初,家里老人生病,孩子又小,頓頓吃外賣不適合,我就通過我廚買凈菜,送貨上門,直接下鍋。雖然價格高些,但還能接受。”聽說我廚陷入經營困境,徐女士有些意外,特地打開APP查看,“比年初時品種少了好多。挺好的模式,為何會做不下去?”
業(yè)內人士認為,從我廚的發(fā)展可以看出生鮮電商市場的兩面性:一面是有需求的消費者;另一面是與成本、種類相關的經營挑戰(zhàn)。不過從整體看,生鮮電商有市場,而且空間不小。
“生鮮電商一直被認為是電子商務市場的藍海,而且市場越來越細分。將易果生鮮、天天果園、本來生活等生鮮電商的經營方式與叮咚買菜、每日優(yōu)鮮、美團買菜等比較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前者在行業(yè)中創(chuàng)造出線上銷售生鮮產品的模式,后者則強調線上線下聯(lián)動,主打的產品種類可能不如前者多,但與一日三餐更密切,還提供即時配送服務,類似‘線上小菜場’,是新零售時代的產物。”在生鮮電商行業(yè)摸爬滾打5年多的陳先生認為,最近“故事”較多的主要是“線上小菜場”,這類生鮮電商與消費者的生活更密切,所以得到的關注度更高。
王琦也是生鮮電商行業(yè)資深從業(yè)者,他認為“線上小菜場”優(yōu)勢明顯,“與其他產品相比較,生鮮產品消費頻率高、市場需求量大。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,消費者的習慣在變,比如年輕的消費群體更習慣網購,不愿或無暇去傳統(tǒng)菜場,這類電商滿足了需求;同時,消費能力也在變,高附加值的進口生鮮產品、特色生鮮產品、凈菜等不乏追捧者。此外,生鮮電商‘高頻剛需’的特點有延伸價值,在流量越發(fā)稀缺的今天,平臺如果能通過生鮮產品獲得流量,就意味著獲得了銷售其他高附加值產品的機會。這也是阿里巴巴、美團點評、蘇寧易購等行業(yè)巨頭紛紛賣菜的原因。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它們在銷售生鮮產品時,也會推薦其他非生鮮類產品。”
咨詢機構的數(shù)據(jù)也驗證了生鮮電商市場的快速發(fā)展。艾媒咨詢稱,從2016年至2018年,中國生鮮電商整體市場規(guī)模穩(wěn)步增長,2018年市場規(guī)模已突破1000億元,預計今年市場規(guī)模能突破1600億元。中商產業(yè)研究院的數(shù)據(jù)更樂觀:2018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(guī)模達2103.2億元,2019年市場交易總額可突破3000億元。
“四大痛點”困擾生鮮電商行業(yè)
消費者對價格敏感所導致的定價難、損耗難以有效控制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、同質化競爭造成消費者黏度低,是生鮮電商特別是“線上小菜場”的“先天不足”。
既然市場前景廣闊,為何呆蘿卜、妙生活、我廚還跌了跟頭?這與生鮮電商特別是“線上小菜場”的“先天不足”有關。
一是定價難度較大。陳先生說,生鮮產品的議價空間并不大,即便是高附加值的生鮮產品如進口海鮮等,與普通電商平臺上的標準化產品相比,因涉及更高的采購、倉儲、運輸成本,利潤率也不算高。“一個可以透露的數(shù)據(jù)是,之前我廚提供的凈菜已屬高利潤產品,但毛利率不超過20%,而普通餐飲企業(yè)的毛利率在30%左右。”
棘手的是,在生鮮產品所面對的消費者群體中,有相當部分對價格較為敏感。“有人覺得最近生鮮電商生意難做與豬肉價格上漲有關。說實話,這不是主要原因,因為豬肉并非生鮮電商的主要銷售產品。”陳先生認為,定價是擺在生鮮電商面前的第一道難題,如果平臺沒有很強的供應鏈、沒有規(guī)?;瘍?yōu)勢,那么在產品價格波動時,經營難度會增加。
二是損耗管理不容易。生鮮產品保質期短、倉儲運輸難度大。有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生鮮電商的損耗高達30%。在實際運營中,還有更復雜的問題。“品種或進貨量少了,消費者會覺得產品不夠豐富,平臺的吸引力會下降;進貨多了,門店又消化不了,損耗增多,成本上升。”一名妙生活的前員工透露,其所在的妙生活門店經常出現(xiàn)高損耗,比如店長向公司總部申請一定的采購量,但配送到店的產品數(shù)量是申請量的一兩倍,門店無法及時消化,直接成為損耗。
除了損耗,生鮮產品的非標準化還會產生額外支出。“比如,消費者買到的菜不新鮮,要求退貨,生鮮電商的客服一般只要求消費者提供照片,確認消費者投訴屬實就同意退款不退貨。請配送員上門取貨成本更高,而且取回來的商品也不能再次銷售。”陳先生說,類似的損耗還會影響消費者體驗和平臺口碑。
三是配送成本居高不下。在生鮮電商市場中,運費高低向來是競爭砝碼。之前,不少生鮮電商推出無門檻免費配送,即使消費者只買一把蔥,也能免費配送上門。但現(xiàn)在,大部分生鮮電商推出有條件配送服務,比如消費滿數(shù)十元才免運費,或者由用戶支付每單5元以上的配送費。同時,越來越多的生鮮電商引入前置倉模式,希望產品離消費者近一些,盡可能減少運輸成本支出。
“配送一單生鮮產品的綜合成本在5元以上,如果消費者選購了50元生鮮產品,那么平臺的利潤率必須達到10%才能覆蓋運費。你想想,蔬菜等生鮮產品的利潤率能有多高?除了要支撐運費,還涉及后臺、倉儲、其他工作人員的收入,怎么可能盈利?”王琦說,這是生鮮電商調整配送方式和費用的直接原因。
妙生活前員工也透露,此前妙生活的配送門檻是“滿29元免運費”,本來公司指望通過規(guī)模效應實現(xiàn)薄利多銷,但生鮮產品的利太薄了,即便“滿29元”也很難覆蓋物流支出,所以物流服務是妙生活最先曝出問題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我廚的部分用戶也發(fā)現(xiàn),最近平臺的配送效率明顯下降。
此外,同質化經營嚴重,對消費者黏度低也困擾著生鮮電商。大學畢業(yè)剛工作的李小姐嘗試過多家生鮮電商,“總體服務差不多,很難說哪家特別好。有的生鮮電商看起來配送門檻低,適合單身族選購,因為買多了吃不掉;可問題是這家平臺所有的菜都是大包裝,買一包要吃好幾頓,讓人沒了食欲。有的生鮮電商雖然銷售一人份或兩人份的小包裝,但配送門檻高、產品種類少,買了一兩次后覺得缺乏新意。還有的平臺產品質量不穩(wěn)定,今天的肉新鮮,明天的菜不新鮮,感覺品控有待提高。”李小姐在線上買菜一年多,直到現(xiàn)在也沒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家。
深入社區(qū)精細化運營降本增效
依托蘇寧小店預售,能有效降低經營成本;服務簡化、配送范圍縮小的盒馬菜市,投入成本是盒馬鮮生的1/10。生鮮電商開始更加注重經營方式,解決現(xiàn)存問題。
生鮮電商不是第一個迎來“開開關關”的行業(yè)。隨著資本市場更加謹慎,原本被行業(yè)規(guī)模發(fā)展掩蓋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。在業(yè)內人士看來,呆蘿卜、妙生活、我廚等生鮮電商遭遇經營困境,說明行業(yè)洗牌期已經到來:以前在資本支持下,生鮮電商可以“虧本賺吆喝”,但資本市場“退燒”以來,投資人重點考察的是生鮮電商的經營模式,那些不可能盈利的模式即便規(guī)模再大,也會被淘汰。
不過,生鮮電商市場的誘惑力始終存在,市場也不缺乏投資人。業(yè)內人士判斷,會有更多巨頭進入這一行業(yè),未來的資本會更集中在頭部企業(yè)上。當然,這一行業(yè)今后將會更加注重經營方式,努力解決已經發(fā)現(xiàn)的問題。
一方面,降本增效成為共同選擇。比如,針對物流成本高企的問題,部分新入場者拋棄“線上訂,即時送”模式,改為預售模式。
通過蘇寧小店APP選購產品,要“今天訂,明天取”。記者在中遠兩灣城蘇寧小店看到,自提區(qū)與其他現(xiàn)售商品有所區(qū)隔,消費者憑手機訂單現(xiàn)場驗貨提取,不接受現(xiàn)場購買;現(xiàn)場還有一個生鮮加工中心,提供活魚現(xiàn)殺等粗加工服務。
“這是我們評估了消費習慣、商品特點和門店布局后進行的設計,兼顧市場需求和行業(yè)特點。”蘇寧菜場相關負責人表示,大部分消費者買菜是為了回家做飯,所以深入社區(qū)的蘇寧小店適合提供這項新服務。通過“線上訂,線下取”這一先銷后采模式,消費者能拿到當天到貨且經過現(xiàn)場驗貨的產品,企業(yè)能實現(xiàn)倉庫零庫存、門店零庫存,降低經營成本。得益于這一模式,門店能保證菜價有競爭力:從APP看,蘇寧菜場每500克0.99元的平價蔬菜有好幾個選擇,還有不同檔次的肉禽蛋品、海鮮水產等。
不過這位負責人認為,先銷后采模式與蘇寧小店的定位有關,“我們的小店大部分在消費者家門口,所以消費者能順路取菜。”他說,這一新模式是基于現(xiàn)有判斷進行的設計,能否成功還待市場檢驗。
另一方面,根據(jù)市場需求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和產品,也是生鮮電商探索的方向。
今年以來,盒馬在部分社區(qū)新開“盒馬菜市”,與“盒馬鮮生”不同,菜市面積小、服務簡化、配送范圍縮小。比如,菜市中不一定有現(xiàn)制食品區(qū),配送范圍也從門店方圓3公里縮小到1.5公里左右。但菜市中除了預包裝產品,增加了散裝農產品的比重。
“20萬人口才能支撐開一家盒馬鮮生店,如果是5萬人口、10萬人口,怎么開店?”盒馬事業(yè)群總裁侯毅說,盒馬更注重的是發(fā)展思路,根據(jù)消費需求有的放矢提供服務、精細化運營。盒馬菜市既保留了盒馬鮮生的典型服務方式,又根據(jù)消費者買菜需求增加產品種類、調整配送方式,目標是實現(xiàn)消費者和企業(yè)雙贏。他透露,一家菜市的投入在200萬元左右,而一家盒馬鮮生的投入要2000萬元。
運營生鮮電商的另一個難點是如何減少損耗,解決思路之一是平臺提高對供應鏈的管理能力,強化對產品品質的掌控。最近,盒馬上線一款名叫“葲葒草莓”的新產品,是其與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新產品,核心內容是雙方在盒馬門店覆蓋城市的200公里范圍內就近建設基地,草莓在9成熟狀態(tài)下采摘后,通過最短供應鏈配送到門店和消費者家中。其中,盒馬基于數(shù)據(jù)分析,對上游提出質和量的要求,農民只需專心種植生產,不用擔心“賣給誰”;中化提供農資、種植技術和整套供應鏈解決方案,解決農民“怎么種、怎么賣”的問題。
“這只是一個開始,葲葒草莓的成功經驗會復制到其它農產品生產中。”侯毅認為,葲葒草莓是對農業(yè)產業(yè)鏈的重構,希望能改變消費者端和上游農業(yè)端長久存在的難點和痛點:源頭不可控、供應鏈過長、缺乏統(tǒng)一標準是消費者買不到好產品的重要原因,也是生鮮電商產生損耗的重要原因。所以,生鮮電商要穩(wěn)步發(fā)展,除了調整服務方式,更要上溯到農業(yè)種植端,從源頭解決問題,既滿足消費者的“線上買菜”需求,也助力推動中國農業(yè)的標準化、數(shù)字化、規(guī)模化、品牌化。
相關閱讀
-
環(huán)球觀焦點:沙龍機甲龍專利設計曝光,...
沙龍機甲龍專利設計曝光,三種變身形態(tài),你看好哪一款? -
小米13發(fā)布會延期 具體發(fā)布時間另行通知
小米13發(fā)布會延期具體發(fā)布時間另行通知 -
扎克伯格稱蘋果公司對應用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控制太多
扎克伯格稱蘋果公司對應用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控制太多 -
機構:XR設備2025年出貨量將達約4800萬臺
機構:XR設備2025年出貨量將達約4800萬臺 -
張啟東:ktv音響什么牌子的演唱效果比較...
張啟東:ktv音響什么牌子的演唱效果比較好,該怎么調試? -
今日觀點!特斯拉動真格:拿重物壓方向盤...
特斯拉動真格:拿重物壓方向盤欺騙系統(tǒng)“封號”且不退款